國科會人文處2008年TSSCI資料庫收錄期刊共有80種,相較於2007年增加了五種期刊,各學門依刊名筆劃順序排列如下列收錄名單,新增期刊以「★」標示,提供參考(資料摘錄於國科會人文處):
啊!今年設計領域仍沒有一個名單入列。殘念…
人類學
◇民俗曲藝 /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, Theatre and Folklore (季刊)
◇臺灣人類學刊 /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(半年刊)
社會學
◇中華傳播學刊 /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(半年刊)
◇台灣社會學/ Taiwanese Sociology(半年刊)
◇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/ Social Policy & Social Work (半年刊)
◇新聞學研究 /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(季刊)
◇臺灣社會學刊 / Taiwa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(半年刊)
- Jan 09 Fri 2009 12:58
2008-TSSCI資料庫收錄期刊名單
- Jan 06 Tue 2009 14:15
Helvetica-不得了的字体
甚麼樣的字體,值得人們為它歌功頌德,
甚至破天荒地為其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電影?
它是Helvetica,中文稱之為「哈爾維堤加」字体。在2007年,為慶祝 Helvetica 字体推出五十週年,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將Helvetica列入最早的館藏字,並推出50 Years of Helvetica特展、紀錄片電影及各種大型的紀念活動。
YouTube上,可以觀賞到此紀錄片的介紹,此外,另外從Veer也可以看到一些片段的內容。但若是各位想看到全長逾80分鐘的完整影片,可能要花點銀子(普通版約20美金),自行買來看囉!
Helvetica Trailers
Veer
另外,Blanka & Candy邀集了50 位Graphic Designer,以此字體創作了50幅作品,每一幅代表一個年份,每幅尺寸均為50公分大小,一再地強調五十週年歡慶的印象,也算是一種成功的promotion吧!作品相當的精彩,可以由下圖畫面連結網址去欣賞一下吧!
喔! 我不是要禮讚它的偉大,
而是它確實是在設計的歷史、及生活應用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想多瞭解一下Helvetica?
- Dec 23 Tue 2008 21:18
Trajan-設計師的文字偏好
這是 Kirby Ferguson所製作,在其Goodie Bag Soundtrack網站發表的短片,從他的觀察,幽默地說明設計師對於文字設計選用的偏好。從事設計的我們,對於這樣的不自覺,真是有些不好意思!片子相當有趣,欣賞一下唄!
想瞭解更多?
- Dec 12 Fri 2008 11:55
玩文字-FontPark 2.0
FontPark 2.0是一個不賴的typography創作的網站,由中村勇吾(Yugo Nakamura)於2008年開發製作的作品。
FontPark 2.0網站上提供互動式簡易的操作介面,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直覺,隨意地輸入文字,將漢字、假名、英文字母及數字的筆畫結構拆解,並可以任意改變方向、尺寸,利用字體創造出一些有趣的圖形,猶如遊戲般的進行創作,將文字如同樂章般的演奏。你也可以將完成的作品投稿在線上的藝廊,讓所有的人可以欣賞你的文字創作。
中村勇吾(Yugo Nakamura)是誰?
- Nov 30 Sun 2008 17:19
Concept Maps-好用的概念圖
- Nov 19 Wed 2008 15:41
Typography is Interesting-文字真有趣
不經意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有趣作品,讓人覺得文字設計不是那麼令人乏味,對於設計元素的應用上,應該可以激發更開闊的想法,以下兩則提供參考。
(可點選圖面連結至原作者網址欣賞)
Bembo's Zoo
運用互動的方式,採Bembo的字型的26個字母作為創意發展的基礎,以每一個字母作為字首之動物單字,將字母結構拆解並予以重新組合,成為一個以文字元素結構的具象動物造形,相當有意思!(Bambo是一種old style具有襯線的字體,由威尼斯人Francesco Griffo於1496年首次開始使用於印件上)
Typeface in skin
這樣的文字造形創作,相當獨樹一幟吧!
我想,無論是設計者或是觀賞者,想必都會留下深刻印象,
不過要看完26個字母可能也是個折磨......

- Nov 06 Thu 2008 22:04
Josef Müller-Brockmann by Kerry William Purcell
學設計,個人蠻喜歡從設計大師的生平與經歷,領略他們的創作經驗與思想哲學。
想想這些大師們畢生心血所累積的經驗,我們如此輕鬆地即可汲取知識精華,相信應該是再划算也不過吧!
從另一方面來看,單從設計史書籍或相關文章中來認識設計大師,往往是索然無味的,不僅會簡/僵化你的設計認知,更會讓人忽略其背後豐富的設計內涵,是相當可惜的。
前陣子發現一些知名的設計大師,開始有撰寫他們生平的書籍出版了,意料之外在圖書館(不是台科)竟然可以借到如此新的書。書中鉅細靡遺地收錄了他們的創作歷程,使得我們不再需要透過第三者的評價與介紹,可以更清楚且直接的體會創作者的思維,閱讀之後往往有豁然開朗之感受。
其中由Phaidon Press Inc.出版了Josef Muller-Brockmann的專書,作者為Kerry William Purcell,書中詳述Brockmann不同時期重要專題論述以及代表性的出版品,尚含括了自其幼年至成人成長教育的珍貴記錄,與對於設計教育影響的理論,值得向各位好朋友引薦:
- Nov 02 Sun 2008 19:45
文字設計的創意想像
還認為學「文字設計」就是玩過去那套「文字造形」嗎?
運用文字作為設計創作的元素,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,超脫傳統的想像,成為現代設計者不可忽視的新學問。
相較於圖像,運用文字設計,往往可以呈現更深層的設計內涵,與強烈文化與人文的素養,不失為創意取材的好方法。透過以下兩則作品,相信可以觸發身為設計的我們,更寬廣的設計創意。
Tenspace by WOW
這是於2007年的11月Tokyo design week中,由日本motion graphics company "WOW"所製作的Graphic動畫,短片的名稱為Tenspace,運用日本傳統插花ikebana藝術的形式,並結合了從1-10的數字,每一個數字都擁有不同的風格,讓人印象相當深刻,可堪稱運用文字設計之傑作。
Bodoni
Bodoni是2003年所製作Graphic animation短片,顯然地作者採取Bodoni的Typeface做為片中主角,運用A-Z英文子母26個的字首,將字母衍生的單字字義(義大利文),發展出生動活潑的動畫創作,字母成為創意的主角,擬人化的表現相當詼諧逗趣。
附帶一提,Bodoni字型為1798年由義大利人Giambattista Bodoni所設計的有襯線的字體,字型在應用上的分類,屬於具有較為現代感的設計風格,但使用於內文的編輯上,會有易讀性legibility較差的疑慮。

{{ article.title }}
設計組織學術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