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設計作品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
松園別館概要 
     松園別館約建於1943~1944年,為海軍「兵事部」辦公室,與附近的「放送局」(中廣公司花蓮台)、「海岸電台」(現中華電信)、自來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,為當時美崙山重要建築。此園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軍官休憩所,傳言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時也會在此接受天皇賞賜的「御前酒」,增添許多想像空間。事實上,神風特政隊住在南機場或北埔機場旁邊,隨時準備出征,南機場就是現在的光華工業區和紙漿廠附近。
    日治時代二戰後期,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,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,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、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,可輕易掌控出入於南濱海面船隻及南機場起降航機,形成日軍在花蓮重要軍事指揮中心。
   松園別館為花蓮縣僅存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,內有日據時期之歷史建物共四棟,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、RC混合二層洋樓建築,一、二層樓皆設拱廊,日本瓦頂。
    終戰後,此地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,民國三十六年管理單位為陸軍總部,由陳誠青年軍駐守;青年軍撤離後,又成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渡假中心。中美斷交後,民國六十六年改由國有財產局所有,民國六十七年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,民國八十五年退輔會擬以「旅館建地」出售,地方人士群起反對,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十三日由花蓮縣政府編定為「歷史風貌專區」。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廿日入選為「臺灣歷史百景」的歷史建築。



松園別館標誌設計的意義   
      松園別館為「臺灣歷史百景」的歷史建築,現為花蓮文化展演及藝文活動的場地,園內擁有茂密珍貴老松,實為代表園區精神的最佳象徵。因此在標誌設計上,取材最易於連結印象的元素,透過「松果」自然純樸的有機造形,運用簡潔的圖像傳達清晰的視覺語言與易於親近的感受。而豐厚飽滿的形態,象徵百年老松於此孕育的美好文化果實。整體而言,識別形象展現淡雅的人文風情,並在歷史風貌的氛圍中顯露新意。


Brief Design/ 松園別館園區簡介設計

nicejonat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時序的輪轉、年的跨越在台灣原住民社會有深刻的意義。可是這意義經過外來文化的衝擊,在西曆「元旦」與漢人農曆年的先導下,成為俗話的「豐年節」,原有的意涵隱沒不彰。
        對於台灣原住民的祭典活動作一比較全面的觀察後會發現:有一類的聚落 性祭典活動應視為原住民的「年」,有整體除舊佈新、驅邪祈福、跨入另一「年」的含意。「年祭」是較為恰當的歸類。


Brochure Design/   2003「年的跨越」赴法國公演手冊設計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「年祭」在台灣各個原住民社會雖有不同的稱呼,它通常都是該社會中最盛大的祭典活動,在主要作物的農耕收穫儀禮結束以後才舉行,經此祭典進入新的年度。往昔台灣大多數原住民社會最神聖而重要的農作物是小米(也有陸稻等旱作),「年祭」之後新粟才播種入土和以水稻為主的台灣漢人形成對照。
    「年祭」往往是以一連串的活動形式呈現,不能以單一的一項活動為代表,也不是一天可以完成。它的內容原先「祭」的成份十分濃厚,與各族的信仰體系緊密結合。同時,它也讓負有護衛部族安全重任的 男子在祭典中組織、訓練、 成長。有男子年齡階級的社會則舉行成年儀禮,隨著年的跨越,進入生命中另一個階段,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。祭師與巫師等進行全部落的潔淨禮,並祈求來年的豐獵、豐收。「年祭」絕不只是世俗性的歡樂聚會,它有極莊嚴肅穆的一面。  (胡台麗,引述自手冊內文p14)

nicejonat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憶,就像大海般湧現....

『海的記憶』是原舞者與港口部落(Makotaay)的一場歡喜相遇與歌舞靈浴,
   從「部落」到「舞台」,原舞者邀您一起探訪族人在秀姑巒溪浮沉、
   在太平洋漂流、在海岸山脈穿梭的身影....。
   使一個眼神,過一個生活,走一趟故事....。


Brochure Design/  原舞者文教基金會 2004年「海的記憶」節目手冊

◎ 曾幾何時,部落的勇士沉睡在草叢下?
     族人的不聞不問,是因為傷心,不願意回憶....
◎ 我的歌聲是因為我的腳步順著礁岩,我看海浪使我學會了舞蹈....。
    你可知道我們的舞步來自海浪,你可曾見過,海浪停止拍打....。
    歌聲與舞蹈讓你的生活更踏實。
    你已經擁有一切,為什麼還要更多......

nicejonat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設計作品以「構成」的觀念進行實驗,藉由音樂曲目的旋律與色彩的規則,定義創作的基礎元素,嘗試轉換兩種感官的認知感受,探求基礎造形開拓的可能性。



The Beautifual Blue Danube
《調和色相的色彩造形樂章—藍色多瑙河》
   藍色多瑙河為十九世紀Johann Strauss音樂家膾炙人口的作品,選擇其展現色彩感覺的視覺樂章。作品以藍色為主的色相表現,並依照明度的階層,將音域予以定義,再以此為琴鍵,逐一小節將樂曲彈奏(繪製)完成。完成作品的視覺樂章感受,相近的色彩,使畫面調子(Tone)形成調和的效果,樂曲本身的結構擁有許多反複的段落,在畫面上也呈現律動之感受,整體上以直覺來感受畫面呈現的感覺,和諧性、統一性與平衡感置身其中,一種潛在於畫面的規則性,讓視覺的心理也似乎如同聽覺般的產生愉悅的情感。



Walts Of The Flower
《原色相的色彩造形樂章—花之圓舞曲》
      花之圓舞曲(Waltz of The Flower)為十九世紀Peter Tschaikowsky(1840-1893)俄國音樂家的作品,本研究以此嘗試原色色相,色彩感覺的視覺樂章。樂曲本身為節奏輕快的華爾茲舞曲節奏,每小節三拍的韻律感,讓樂曲欣賞起來自在而流暢,整首樂章的音色表現豐富,正提供色彩造形構成的挑戰與實驗性。
  作品以主要七階的色相表現,作品豐富炫麗色彩的視覺樂章感受,使畫面呈現強烈的視覺效果。節奏清楚的華爾茲樂曲,讓畫面擁有條理清楚的規則性,亦呈現律動之感受。整體上以直覺來感受畫面呈現的感覺,豐富的色彩間彼此產生交互作用,這樣的效果,也似乎與「花之圓舞曲」樂章的表現初衷不謀而合。滿溢的色彩如同絢爛的花朵,讓視覺的心理也搖曳熱情的感受。


nicejonat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慶修院概要
      花蓮縣吉安鄉為日治時期日人重要的移民村,移民多來自四國德島縣的吉野川,遂將此地稱為「吉野村」。官方為撫慰並安定人心,於大正六年(西元1917年),由日人川端滿募建真言宗高野派「吉野布教所」。台灣光復後由吳添妹女士接管,改名「慶修院」,廢棄原供奉之不動明王,改侍釋迦摩尼佛與觀世音菩薩。民國八十六年,慶修院列為國家三級古蹟,並由內政部輔助進行修復工程,於民國九十二年完工,目前朝文史空間與知性觀光方向經營。
      慶修院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,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建築,內留有不動明王石刻、百度石、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,據史料推論這八十八尊石佛,有可能是遵循空海遺規,行遍四國八十八所寺廟請回。目前修復開放的園區,日式建築下融合本土之氣候,庭院裡新建與四國地形相仿的水池,象徵著寺院的由來,增添慶修院獨特的風情。



慶修院標誌設計的意義  
 
◇就設計題材而言:慶修院為國家三級古蹟之歷史建築,並為僅有的日式寺院,因此設計象徵的精神標誌,自然須傳達簡潔,風雅的視覺語言,標誌本體以建築古蹟造型為設計元素,簡潔的圖形,傳達出雅緻且易於了解與親近的感受。
◇就精神內涵而言:以大日如來梵文的文字元素,結合寺院的外觀造型,呈現宗教性整體精神內涵,以陰陽的線條筆畫,直接揭示教義穿透陰陽的精神,而以溫和的大地自然色彩,給予平和及安定的標準色彩。


慶修院的輔助造形
◇卷草紋:輔助造形的取材,來自日人喜愛的卷草紋飾,卷草繁殖成渦旋的造形,象徵強而有力的生命力,並可感受無限繁榮、長壽、不滅等充滿祥瑞豐富的力量。
◇雲形紋:慶修院的木架構上的頭貫、斗拱、木鼻等構件,擁有典型的江戶風格,上面刻劃似雲朵的紋樣,象徵充滿靈氣,與大自然能量奔流的氣魄,極具吉祥之意。
◇不動明王:慶修院為密教之真言宗派,不動明王為密教信奉的神祇,擁有一尊稀有的立身不動明王像,因此取材其作為象徵慶修院精神的輔助造形設計,不動明王右手握劍,左手持索,「劍」斬斷潛伏於眾生心中的煩惱與業障,「索」引導迷惘眾生走向悟道,日月兩眼,象徵看穿陰陽之意。

 

nicejonat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